近年,从 Shopee、Lazada 到 TikTok Shop,平台红利还在,但留给品牌的试错时间越来越短。对出海企业来说,过去那种“先上架再观察”的运营方式,早已不足以支撑稳定增长。要想真正扎根东南亚,必须在策略制定前就对竞争格局和市场趋势有清晰掌握。
本文将围绕“电商竞争对手和市场趋势监控”这一主题展开,从实际运营场景出发,以零食出海为例,讲解品牌出海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关键维度。结合真实案例,介绍品牌需要获取哪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做出更及时、精细化的决策!
一、为什么要监控东南亚市场的竞争对手和趋势?
根据 Euromonitor 的数据,2024 年东南亚零食市场规模已达 208.3 亿美元。从消费趋势来看,东南亚消费者对零食的偏好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他们对国际品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这为中国零食品牌的出海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东南亚消费者对低糖、低脂、高纤维等健康零食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为中国零食品牌在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方面提供了方向。
然而,东南亚六国市场看似统一,实则在消费偏好、平台规则、物流体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一个产品在马来西亚热卖,可能在泰国几乎无人问津;而某竞品在菲律宾悄然上架一个月后,其组合装SKU却已悄然登顶类目榜单。市场瞬息万变,而竞品往往是最敏感的信号放大器。如果品牌能在第一时间监测到他们在调价、调整主图、甚至上下架SKU,往往就能推测出其策略变动背后的原因。
换句话说,与其等市场验证某个趋势,不如从竞品行动中寻找预警信号,为下一步布局提供坚实的依据。
二、电商竞争对手和市场趋势监控有哪些必要维度?
在零食类目中,竞品监控往往要面临SKU繁杂、单价低、促销频繁等挑战。那具体该从哪些角度去监控竞争对手和市场变化?如果说“监控”是一种策略眼光的延伸,那它需要的维度应该足够细致,同时具备连续性和可量化的比较标准。TMO的数据团队在与多个跨境品牌合作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关键方向:
首先,是销量和销售额的动态监测。 这通常是大家最直接关注的指标,尤其是在大促等活动期间波动剧烈。监测目标品牌、店铺或单品的月度销量,并进行趋势对比,结合活动节奏和曝光变化,能帮助品牌厘清波动背后的真实驱动。尤其适用于零食品牌频繁上新和尝试组合装的场景。比如,某知名饼干品牌在菲律宾上线“3口味拼装包”后,销量迅速增长,而平台数据显示该商品实际在上线首月并未获得曝光,仅在第二个月搭配促销标签后销量爆发,说明“内容先行+促销驱动”可能是其惯用打法。更多零食各类目热销产品的详细信息可参考东南亚零食电商行业市场洞察(2025年7月版)本洞察报告涵盖东南亚各国家产品电商市场规模,品类分析,畅销品牌,价格区间等行业内一手数据以供您参考。对于研究或想要进入东南亚电器的相关读者,本报告可助您一臂之力!东南亚零食电商行业市场洞察(2025年7月版)。
获得更多热销产品属性、销售趋势、监督竞争对手的销售和策略,您可以立即预约 Market Insider 数据平台试用。
其次,是价格策略。 很多品牌在制定东南亚定价策略时会陷入“本地人价格敏感”的刻板印象,结果不敢尝试高价带SKU。但通过竞品价格监控,我们可以看到,某些零食细分类目在100-300元的区间SKU占比虽小,但销量增速显著,有可能是恰逢节假,礼赠习俗推动销售,如坚果礼包等。而反观某竞品,则通过SKU的规格组合策略,用“买二赠一”形式打入更高价格带。这些微妙策略,往往就藏在SKU分布和价格调整中。
商品销售价格监控,来自TMO电商数据平台 Market Insider
第三,是商品内容的变化,包括主图、标题、卖点描述等。 很多时候,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是被图片和关键词引导的。平台能记录目标商品每次图文调整的时间点,并对比前后销量变动趋势,从而帮助品牌判断某一轮文案改版是否真正触达用户预期。
许多零食品牌在本地化落地初期,忽略了“文化语言差异”。但通过平台图文变动记录功能,品牌可观察竞品如何调整商品图片风格(如配色、人物形象)、标题用词是否本地语言、描述中是否加入节日词汇或“无防腐剂”“可素食”等文化偏好标签。
最后,还有上下架时点的追踪与新品发布节奏的掌握。 一家有计划的品牌,往往会围绕平台节奏制定上新时间表。例如某些商家会在平台预热期前3-4周上线新SKU,并在上架后迅速配套打标或投放广告。
通过这几个关键维度的组合监测,品牌就能从“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监控”,在竞品尚未完全放量前就做出反应。而这一切,建立在数据平台对品牌、店铺、商品三层结构的深度解析能力之上。
获得更多热销产品属性、销售趋势、监督竞争对手的销售和策略,您可以立即预约 Market Insider 数据平台试用。
三、案例回顾:一家中国零食品牌的越南试水计划
一家中国坚果类品牌准备入驻越南 Shopee,并初步计划以“每日坚果30包盒装”为主打SKU。但通过平台观察,他们注意到本地头部零食品牌在销售类似产品时,并非以“健康”为核心卖点,而是更强调“学生学习小零食”“夜宵无负担”等日常场景,并通过短评截图打动用户。
该团队最终决定:
- 将原计划的“每日坚果”包装风格更换为趣味系列,并推出“考试季加油款”
- 商品标题中加入越南语关键词,如“ăn nhẹ”, “dinh dưỡng học tập”等
- 上线时间提前至暑假前一周,并同步安排本地KOL试吃短视频
平台数据显示,该SKU上线首月的复购率超过预期,且评论区大量反馈“包装有趣”“买给孩子的好选择”,验证了“本地洞察+竞品分析”的策略组合。
四、不只是监控,更是运营策略的“加速器”
如果说过去电商运营更多依赖经验判断和反复测试,那么今天,数据平台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情报指挥中心”。它让品牌不再局限于自己门店的数据池,而能实时掌握类目中最敏感的动向——谁在上新,谁在打折,谁通过微调图片悄然提高转化率。
通过系统化的竞对和趋势监控,品牌可以:
- 提前预判市场走向,优化选品节奏;
- 精准定位竞品核心卖点,制定差异化打法;
- 把握价格、SKU、内容等细节变化,快速迭代自家商品策略;
- 节省盲目测试成本,把预算投放在更有胜算的方向。
出海东南亚电商,机遇与挑战并存。品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光靠经验不够,更不能一味复制中国市场的打法。
用数据说话,用趋势引导产品策略,才是未来真正的出海竞争力。
如果你也在筹划零食产品或者其他类目产品出海东南亚,欢迎预约我们的Market Insider数据平台试用或定制数据报告,获取更多关于选品、平台运营与竞品监控的真实数据支持,平台覆盖东南亚六国主流电商平台,覆盖健康、美容、食品与饮料、家用电器、运动与户外等6大行业,上百个子类目。您也可以直接联系我们,定制专属电商数据报告。